
林務局生態影片
新聞出處:聯合晚報╱記者彭宣雅/台北報導
菜販張博鈞深夜批菜,白天守在野外拍生態。他花了兩年半時間,耗資近200萬元,拍攝螢火蟲生態紀錄片「戀戀火金姑」,要為台灣的生態之美留下紀錄。
台東菜販陳樹菊賣菜捐錢行善感動全世界,台北也有個菜販張博鈞,深夜在三重批菜養家,白天就化身生態攝影家,投入保育。他花了兩年半時間、投入近200萬元,拍攝生態影片「戀戀火金姑」,紀錄台灣珍貴的螢火蟲,更要喚醒國人對生態保育的重視。
每天半夜1點多,張博鈞都在三重批發市場忙著批發青菜,三星蔥、旗山絲瓜都是他的商品,一把青菜才賣15、20元,但積少成多,都是他拍攝生態影片的「資本」。家人罵他不務正業,他總是笑笑說「歡喜就好」。
人螢緣份
張博鈞高二時,做科展一頭栽入,還找上台大教授幫忙…
張博鈞說,高二時做了「螢火蟲生態研究」參加科展獲獎,開啟他與螢火蟲的緣分。當時他鼓起勇氣請台大昆蟲系教授楊平世幫忙,沒想到楊教授不僅出借實驗室、攝影機、顯微照相機給他,還「出借」一群研究生一起調查。他笑說,當年那些研究生,都被他「害慘了」,現在全投入研究螢火蟲,成為保育路上重要伙伴。
傳播逃兵
現在深夜賣菜,白天窩梯田拍攝,花百萬買專業攝影鏡頭…
張博鈞退伍後先在電視台做生態節目,但生態節目投資大、回饋少,電視台經費拮据紛紛縮手。可是他一心想為台灣拍一部以「螢火蟲」為中心的生態影片,因此決定「撩落去」,回家賣菜籌錢拍攝「戀戀火金姑」紀錄片。
「戀戀火金姑」全片在台北縣石門鄉老梅村的梯田拍攝,片中描述梯田主人黃天機老先生與梯田各類生物的互動關係,探尋螢火蟲和各式水棲昆蟲的生態世界。
張博鈞說,他深夜賣菜,白天就窩在梯田,自己拍、自己打燈兼打雜;為了拍出「質感」,先花百萬元向日本訂購兩個專業攝影鏡頭,可直接從陸地拍到水底;梯田田埂又細又窄,為了一個「俯視」梯田的鏡頭,他又找來拍攝演唱會專用的大型攝影吊車手臂…。為了等一種水生昆蟲「紅娘華」的孵化過程,張博鈞的太太一起幫忙,半夜設鬧鐘輪流起來換帶子,日以繼夜拍了一個多月才搞定。
傻勁感人
本土音樂友情配樂,蔡振南、雷光夏、馬修連恩幫忙配音…
這股傻勁感動了本土音樂家為片子友情配樂,演員哥蔡振南幫忙台語配音、雷光夏配國語,英文版是馬修連恩配音。紀錄片的後製又花了百萬元,農委會林務局補助90萬元拍攝經費,但也只夠支應一小部分。張博鈞笑說,這部片讓他幾乎傾家蕩產,「要賣整座山的菜才賺得回來」,但他還是堅持「要為台灣的生態做點什麼」。
張博鈞說,他只是希望跳脫傳統生態片的教化模式,讓國人直接被精緻的畫面和音樂感動,接下來才會喜歡昆蟲、進而愛護環境、認識台灣,未來他會繼續賣菜籌錢,拍攝更多紀錄片,用另外一種方式保護大地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